查看原文
其他

大佛从隋唐走来

寻古迹的莲莲 古迹探秘 2022-03-18

唐诗里说:人间四月芳菲尽,山寺桃花始盛开。是呢!从九成宫到慈善寺,越往山里走,野花的影子就越多,一小片,一小片,仿若那从西域走来的大佛,留下一串又一串脚印。 


 

从隋唐开始,帝王将相浩浩荡荡的仪仗在这里留步,到魏征、欧阳询等名臣名家的撰文留字,再到杜甫、苏轼等诗词泰斗的游览歌颂,麟游从来不缺信众们的脚步,不缺前来瞻仰千年离宫与拜谒石窟佛寺的梵音。


 

麟游,因隋唐皇室避暑的仁寿宫而闻名于世,《隋书》中记载:隋义宁二年(公元618年),仁寿宫中获白麟,遂将离宫所在地的普闰县更名为麟游县,从此神奇祥和的“麟游”成为县名,一直沿袭至今。九成宫本因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“九成宫礼泉碑”增加了文脉,却不料历史也将盛唐时期几次大的纷争放在了九成宫,让后人不得不对麟游的厚重增加几分敬仰。


在九成宫遗址周围,分布着一定数量的佛教石窟及摩崖造像,而我们此行的时间有限,只选择了两处:慈善寺石窟、石鼓峡石窟进行寻访。


 

关于慈善寺石窟确切的开凿朝代,由于缺少开窟题记,至今仍有争议,但一般认为约在隋仁寿年间(601—604)。隋文帝杨坚于西元581年灭北周、589年灭陈,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,杨坚幼时曾被比丘尼智仙抚育于冯翊般若寺,从而成为虔诚的佛教徒,所以建国以后复兴佛教不遗余力,大力恢复被北周武帝毁坏的佛寺和佛像,慈善寺石窟的开凿时间,正是杨坚在位的时间。


 

从慈善寺石窟的一些介绍来看,普遍认为其现存造像风格为隋唐,隋唐是隋朝和唐朝两个朝代的合称,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,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。虽然隋唐皆被视为汉族皇朝,但其实两朝皇帝多少带有异族血统或受异族影响,故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。从慈善寺石窟所处的麟游县位置来看,慈善寺是隋唐时期长安以西的第一座皇家佛寺,其开工及完工均在隋唐最盛时期及佛教中国化风格的成熟期,成为了隋唐时期全国佛教造像所效仿的中央模式。


 

就规模来看,慈善寺石窟现存两座大窟,其余为散落的野窟,两座大窟紧邻,窟外有窟檐,为木结构仿唐新建。第一窟雕凿坐佛三尊,中央的主尊佛双眼大而长,嘴角微微含笑,结跏趺坐,右手施无畏印,手部有明显的后补痕迹,抚膝的左手也有修补过的迹象。其左右两尊坐佛身着通肩式袈裟,结跏趺坐施禅定印。



两尊禅定佛的身躯明显比主尊佛壮硕,衣纹表现也比较流畅,呈现出较浓厚的唐代造像风格。从风格上来看,主佛的身躯较为板直,衣纹的层次很平,明显看出主尊佛的年代可能早于左右禅定二佛,应为隋代造像,故推测第一窟很有可能开凿于隋代,唐代又有续凿。



第一窟大观四年宋人到此一游题记:

 

第二窟主尊为立佛,佛的脸庞呈椭圆形,两颊丰厚,双眼细长,通体着袈裟,右手掌心握圆形宝珠,左手握桃形宝珠。主尊立佛左右各凿有一小龛,佛的右手边为一佛二菩萨,左手边为释迦佛与阿难迦叶,两龛的造像姿态生动自然,刀法简练有力具有明显的唐代造像风格,由于风格较为成熟,推测年代应该晚于主尊立佛。



第二窟题记,类似于经书:


山环水绕,林木葱郁,走出第二窟,向崖壁的延伸处走去,葱翠清幽的崖壁上,还有一些散落的造像,或许每一位尊者,都是世间智慧的化身,尊者各具其态,即是以不同的智慧,开启世人的愚妄吧?


 

把石峰劈开成一道又深又窄的峡谷,使得涛声似擂鼓,潭面如银珠,离开慈善寺驶向石鼓峡,只单单的山水风景,足以令人心动。


 

石鼓峡石窟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,现存一窟,内有摩崖造像大佛一尊,石窟南侧存造像碑1通,风格近唐代,残损严重,大佛头部为后补,造像碑字迹风化,唯一可辨的寥寥几字字体为楷书。


 

一座小城里的石窟,穿越千年历史风云,见证一个王朝的兴起、繁华与落寞。人间一片喧嚣,造像静默不语,任世间云卷云舒,花开花落,他们一站千年,以无上的慈悲,注视着千百年来的过往,时而波涛起伏,时而静若处子,世事的变幻,不过是弹指一晃的一段时光而已。


全文完,感谢关注,欢迎转发!


   往期相关推荐


 丝路石窟:王母宫


梦花中浅笑,信仰中舞蹈,泾川罗汉洞石窟


生生世世相望,关沟古道上的摩崖造像


北朝古道,乱世中开凿的石马寺石窟


华夏江山成一统,一代帝王杨坚颂


山水迢迢,只为香严古寺


您的转发就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